日语词汇学笔记 [Ex. 1] ——汉语入声的处理
前言
本系列为日语词汇学笔记的补充内容,主要内容来自课堂学生演讲。以补充材料给出。
引入
作为中国人,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,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汉字的音读十分奇怪。明明汉语中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音节,而日语中常常出现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汉字的情况:
別(べつ)
楽(らく)、学(がく)
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首先,研究表明,古代汉语中存在这样的现象:在一个汉字的结尾可能会加上-k,-t,-p的辅音结尾(分别叫做喉内入声、舌内入声、唇内入声)。例如乐这个字,现在读作le但是在古代读作[lak]。为了模拟这个在日语的语音体系中不存在的辅音结尾,古代日本人想出了很多方法。
万叶假名的处理
万叶假名处理有两种:第一种是略音假名,就是删除最后的入声,例如:
楽【lak】ーー>ら
第二种是二合假名,也就是双音节标记,例如:
楽【lak】ーー>らく
这就是我们更加熟悉的形式。
要注意,这个时候的音节表记是很不统一的,因为没有什么规范。这些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历史残留:
秩父(ちち ぶ) 但是 秩(ちつ)
博士(はか せ) 但是 博物館(はく ぶつかん)
可以看到这些汉字都保留了多种读音。
《切韵》《广韵》以后的转写
随着中国对韵律和音调的研究逐渐加深,传到日本后也推动了日语语音的标准化。这时候有着如下规则:
- -k可以转化为く和き。其中吴音会在曾摄三等入声时转化为(イ段+き);汉音在梗摄三等入声时转化为(エ段+き)
-
-t转化为ち和つ。汉音只转化为つ。注意这个时候读作ti和tu,和汉语比较像。
-
-p永远转化为ふ。但是由于后来发生的种种音变,经常变读为う。下面是一些例子:
入にゅう(にふ)
合ごう(がふ)
蝶ちょう(てふ)其中()中的是旧假名表记,无论是旧假名表示还是新假名表示读法都是一样的,按照括号外的读。写出旧假名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和观察语音原本的模样。
此外,某些音因为连读现象发生了促音变,出现了保留原音的情况:
合併(がっぺい)
惯用音
惯用音是指一些ふ神秘的变成了つ,大家都这样读,虽然不符合规则。例如:
接せつ(せふ) 立りつ(りふ)
关于这种变化的原因众说纷纭,小松英雄认为这是因为这些词先经过了+す动词化,然后这种动词化的形式又和ーつ促化形式相同而被促化了:
接ーー>接す(せっす)ーー>せつ
也有可能是因为总是发生促音变导致的:
執権(しっけん) 執政(しっせい) ーー> 執(しつ)
为什么是イ段和ウ段
注意到,つ、ふ、ち、き、く都是i或u结尾的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这两种结尾相比a、o、e结尾来说给人听起来“更轻”、“音量更小”,所以采用补加i或u比较合理。
版权声明:
作者:XGN
链接:https://blog.hellholestudios.top/archives/1754
来源:Hell Hole Studios Blog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