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游记(zky&wzz)

(提醒:本游记体量较大,字数超过10000,图片数量超过100,可以考虑在WiFi环境下阅读)
  “晕眩于它的华美,在放纵中失魂落魄。于是,欢乐、惊奇、悲伤,我感到一种无可名状的激动”,上世纪二十年代,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把上海称作“魔都”,而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,虽然经过了无数的世事变迁,这座城市在我眼中,依然是当之无愧的“魔都”。
  这次目的地选择在上海,除了相对比较实际的距离等因素外,最重要的一点,就在于上海作为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,我十分好奇它究竟是什么模样。上海和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?上海的建筑是什么样的?在上海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感受?

(火车路上拍到的苏州苦茶子大厦)

(在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号线的英文错误)
  虽然在很久之前,我和这次同行的子周都去过上海,但时间久远,而且之前游玩时尚且年幼,印象都不是非常深刻。这次我们的旅行以citywalk(高情商:城市漫步/低情商:溜街)为主,来身临其境地体验上海这座城市,感受这座充满着想象与传奇色彩的土地。
  早上十点多,我们到达了上海,火车站往往连通着多条地铁线路,这里也不例外。上海的地铁站能让人迷路,我终于知道这话不是危言耸听,看似结构简单的地铁站在底下如游蛇一般屈曲,地上的不同进站口之间还竖立着阻绝视线的工地,导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作用,唯一可以引导方向的,只有路牌和指南针。由于意外的施工区域,我们甚至没有找到一号线的进站口,只能跟着指南针从三四号线进站,然后连通到我们的目的地。
  初到上海,这样的场景让我有些意外,明明不是高峰期,可地铁内外全都摩肩接踵。明明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地铁,站内的环境却让人联想起黑白照片上二十世纪的伦敦,暗红色的地砖看上去仿佛蒙着灰,两边的墙壁都有些微微泛黄,不过仔细一想,作为上海的第一条铁路线,建成距今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。

  到酒店得知客房还在打扫,我们就先去了附近的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。在高楼林立,商业繁华的上海,这一片街区却绿树成荫。路旁的几乎每一栋建筑都是徐汇区“文化保护单位”或者“优秀文化建筑”,每一栋建筑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,却又各具特色。一家家小店融入在这老上海风情的街区里,迎接着往来如织的游人,这里的店面设计十分不同,他们不使用大面积的亮色,不会用纯净的白色作为店铺的底色,而是选择更加沉稳的灰色,棕色,或是带一些橙色的米黄。与此同时,店里总是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装饰,不论是绿植还是古玩,他们总喜欢把视觉的焦点填充的满满当当。亮色的店面会让人觉得很清爽,而这里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了超越一般时尚的“雅致”。









  人少的时候,在这里悠闲地度过一个下午定是一件美事,远离林立的高楼,把城市的烦恼抛之脑后,这里有绿树与蝉鸣,有好看的小物件和高雅的西餐店,没有人夹着包匆忙赶路,也没有催促的声音,仿佛这一片历史的余韵,温柔了匆忙的岁月,慢下了飞逝的光阴。点一杯醇香的咖啡,坐在精致却朴实的木桌前,看窗外摇曳的树影,听勺子轻碰着杯身,会觉得世界仿佛就是这样,不急不忙,一发呆就可以是一个下午。
  我们一路走着,游人越来越多,小街的车流也逐渐密集,我们就知道,武康路最有名的街角,就在不远处了。


  从侧面看来,还不觉得十分震撼,只是能看出结构的精巧,配色的和谐,而走到了武康路的尽头,才终于一览其全貌。三角形的建筑在街角圆润了楼身,如同一艘巨轮,骄傲地伫立在这时代交织的街头,面朝着对岸的高楼大厦,展示着历史的辉煌。五角星形的路口,每一个都站满了拍照的人潮,旁边的小店也是人满为患(显然这里不排队就吃不到饭了啊)。也到了饭点,我们就步行前往附近的法华镇路和番禺路,这里没有那么多名胜古迹,从而几乎不为外地人所知,但是这里的风景与美食,却绝对不逊于任何的名街区。
  这时候天气很好,中午的阳光有些刺眼,也为这座城市打上了灿烂的光影。我们一路走着,路过了复旦中学,里面的图书馆很好看,校门也很简洁大气,一个转弯,就到了幸福路。这里像极了我们南京的碑亭巷,各种餐厅,以及十分现代化的小创意街区,只不过自然地,多了几分现代感。




 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可以说这里的国际化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本土化,你至少需要掌握五六国语言才能看懂街上所有的店名。更让人费解的是,这些小语种店名竟然很多有没有翻译,一两个让人云里雾里的单词,用拉丁词根的直觉推测给予人们对这家店的第一印象,至于这是个餐馆还是咖啡厅,可以吃正餐还是只是下午茶,不在美团上搜索一下就完全不可能知道。
  不知道上海人是不是特别喜欢喝咖啡,上海的咖啡店比其他城市奶茶店的两倍还要多。在南京,三步一个蜜雪冰城,五步一个茶百道;在湖州,三步一个蜜雪冰城,五步...又是一个蜜雪冰城。但是在这里,无数的咖啡店争奇斗艳,有的咖啡店开满了鲜花,走在路上边看着一枝红杏出墙来,有的咖啡店则逆向而行,做成一个机车风格的修理铺,要不是看见桌上的咖啡,还以为就是一个机修厂。当然,也有最为网红的猫咖、兔咖,小动物有的在笼子里,有的直接在店里面走动,一边喝咖啡一边有小动物陪伴,也增添了几分乐趣和活力。

  我们在番禺路的一家比较另类的餐厅吃了午饭,这家餐厅的主食是派,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,但推荐的人很多,我们也去尝试了一下。
  店名叫做Pie Society(派社),店面出乎意料的小,外景倒是很好看,我点了一份派加土豆泥。
  不同于一般印象,这里的派外面是酥皮,里面是饱满的肉馅。热气腾腾,大口吃肉,加上酥皮微脆的口感简直完美。即使是下面的土豆泥也十分用心,新鲜土豆打制而成,口感非常棒。



  估摸着回酒店大概只有三公里左右的路程了,我们一路散步往回走。一路上看到了南京很少见的有轨公交车(之前唯一一次看到是在杭州,这是超大型城市的标配吗?),还有环形的超大天桥。看着一路街景,我们回到了酒店,办理了入住。这里的服务非常好,主动询问是否需要矿泉水、汽水,告诉我们这里的咖啡也是免费的。各种需求也都如约满足:不靠近电梯,有窗户但是不朝街,高楼层,非两端房间。

  休息一会儿,我们坐地铁去了一大会址。这里的建筑结合了上海传统风格以及红色元素,但也不乏现代感。最有意思的还是这里的文创产品,不同于一些生硬的创意,这里把红色元素甚至融入了咖啡和雪糕:

(图片上传之后清晰度较低,可能看不清上面的字,干脆手打一遍了)
“来一杯沪上最‘红’咖啡”:
“觉醒年代·黑咖啡”,在咖啡的功能上很是贴切。
“镰刀锤头·拿铁”,应该分别是牛奶和咖啡?
“至暗时刻·黑巧咖啡”,确实黑上加黑。
“同甘共苦·卡布奇诺”“苦尽甘来·摩卡”,在口味上的双关。
  在同一个街区,只需要走几步路,就到了新天地广场,这里的建筑和旁边的一大会址步调一致,而不远处的新天地购物中心则是非常现代的建筑。新天地中心的设计也十分独特,步入大堂,整体是一个开阔空间,但天井周围是木头架子隔开的,损失了一定的空间感,但整体设计突出了高雅的特点。




  毕竟我们是不会在这里购物的,所以浅浅转了一圈欣赏一遍,就前往下一站,人民公园。
  公园面积很大,上海博物馆就坐落其上。对面有上海大剧院之类的建筑,也很好看,这一片地方,算是结合了各种文娱体育。有很多小哥哥在外圈跑步,可能是训练之类的,甚至还放着音乐,聊着天,让人有种想要跟着一起跑的冲动。
  公园里面还有很多鸽子,就这样散养着,他们也不怕人,也不离开,或许是知道只要待在这里就每天都有吃的。鸽子很好看,只是走在这里,总是怕踩到鸽子或是被飞起来的鸽子撞,正好时间也快到晚饭了,我们回到地铁站,去南京东路,和子周的姨妈见面。

(远处楼房一蓝一绿,是不是很好看)
  说来也挺巧合,子周的姨妈就在上海生活,听说我们要去当地游玩,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吃饭。虽然有些不好意思,又要花阿姨时间又要让阿姨破费,但是想到有上海本地人带着吃带着玩,总是件很棒的事情。
  晚饭的餐厅是恒基名人购物中心楼上的温禾牛,从名字不难猜出,是一家和牛自助餐。走进餐厅,嗅到火锅和牛肉的香味,饥饿的旅人便知道,选自助餐绝对选对了。番茄锅的红汤翻滚着,鲜嫩的牛肉在沸腾中起舞,化作美味肉食的颜色,再从汤汁中起身,吸饱了番茄的鲜香和微甜。沾着芝麻花生酱,吃多少也不会觉得腻。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,四个人更是热闹了许多,不一会儿,旁边堆着的二十多个盘子便全部清空,吃了些水果和甜点,坐了一会儿,我们就出发去外滩。
  我曾误以为外滩就像南京的江畔一样,窄窄一条,只不过边上有各种建筑而已。可从大楼出来的那一刻,我便彻底震惊于眼前的景象:宽阔的街道被人群完全填满,绿灯一亮,人们如同潮水一般翻涌,一种难以言述的气势与压迫感扑面而来。我走过元宵节的夫子庙,进过五一期间的玄武湖,在这一刻,我只觉得记忆中的拥挤人流和眼前的景象完全无法比拟。警察指挥着交通,确保没有意外发生,两侧的高楼奢华绚丽,中间的街道宽阔而热闹。我们顺着人流往前走,若不是阿姨在前面镇定自若地带路,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胆量在这样人群密集的地方游玩。

  我们走进人群之中,顺着人潮移动着脚步,也许是临近江边的缘故,虽然人多,但空气清新,丝毫没有不适的感觉,我们走着走着,忽然一滴水落了下来,迅速拔出伞撑开,几乎就是举起伞的那一瞬间,瀑布一般的雨帘轰然降落,我抬起伞边,满街的人都在尖叫着飞跑,如同电影里外星人降落城市的瞬间,人们的惊慌逃窜一般。不出几秒钟的时间,街上就只剩下了我们这些,为数不多的带了伞的人,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拼命地涌进两边的店铺里,那些来不及进去的,有的拼命地挤着,有的只能先缩在屋檐下,一阵风吹来便浑身湿透。我们继续往前走,可暴雨还不满足于此时的威力,雨帘变成了从天而降的激流。要是去掉前两句诗,我大可认为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是用来形容这场暴雨的。来得这么突然,却又是如此猛烈,雨滴,不,这雨柱比人流还要密,感觉手中抗击着暴雨的伞都沉重了几分。水顺着扇面流淌到地上,溅起的水花沾湿了裤脚,又浸湿了鞋袜。在这样的威力之中,伞不过是勉强保全上半身的摆设,只要一阵风来,再多的准备也皆为徒劳。


  第一批躲雨的人早已经在两边的店铺里安顿好了,我们顶不住雨要进店的时候也没有遇上麻烦。欣赏一下店里的设计,顺便等雨小了,再重新出去。
  虽然鞋袜都湿了,但我们还是很感谢这场雨。当我们再次出来的时候,雨已经很小了,却依然若有若无地下着,街上的人已经不足之前的四分之一,空气也更加清新凉爽。远远地,浦东的高楼大厦出现在了眼前,越是靠近,愈发震撼,这是全中国最繁华的地方,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上,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。我们走到江边,奢华无比的邮轮闪烁着五彩斑斓的灯光,高调地在江面上撒下一片色彩。在黄浦江的另一端,那是真正的繁华与奢侈。每一栋高楼都与天公试比高,五光十色,灿烂夺目。阿姨说,你们看,那里都是金融集团的大楼。
  不知道为什么,这么一句短短的话语,却让我翻涌着无法表达的心情。仿佛在那一瞬间,那一篇炫目的灯光,不再是美与装饰,不再是繁华与经济的象征,而是无数人真实的生活,无数段金融传奇的故事,无数令人感叹或是羡慕的顶尖职位。每天在一百一十几楼工作的人,在清晨走向办公桌的那一刻,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?疲惫休息俯瞰而下的时候,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。
  在这一刻,我的幻念融入了那远不可及的生活,走进了那些不为人知的传说,活在了那夺目灯光的背后,是幻想,是期冀,是渴望的方向,是幼稚却真切的憧憬。
  我眨了眨眼,继续向前走着,上海这座城市,真美。


  我们看了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,这座塔本是大理石的颜色,但到了晚上,地上的灯光会把它打成一片燃烧着的鲜红,很是好看,也很有气势。继续往前,走过外白渡桥,沿着黄浦路走向附近的地铁站。路上有很好看的奢侈品商店,也有很气派的邮政博物馆。虽然博物馆已经关门,但黄色的灯光打在宏伟的多立克石柱上十分好看,大门口还有江泽民主席的亲笔题名,闪闪发光。



  晚上坐的地铁还需要转车,10号线坐到豫园站,再转14号线到武定路回酒店。也真是这一次坐车,我才意识到上海的地铁站可以有多好看。看着数字的大小,就知道已经是比较新的地铁线路了(实际上,上海林林总总有二十几条地铁线路,其中20条已经完成,9条仍在建设)。富有科技感而不杂乱的灯光,充满活力而有趣的墙壁装饰,十分人性化的“弱冷车厢”(我去过的城市中,只有上海和苏州在站内有弱冷车厢提示,在小龙前两天的日本游记中,也看到一部分铁路有这样的设计)。在地铁的小电视上,播放着15号线吴中站的广告,被评为最美地铁站,屋顶是与地铁行驶通向的流动灯光,墙壁上是淡蓝色的城市天际线。


  跑了这么多地方,回到酒店休息一阵,又爬起来把鞋子吹干,洗漱完又定了闹钟,也已经很晚了。
  “你不知道自己有多累,但是床知道。因为碰到床的那一刻,你才会感觉到自己的体力条已经彻底空了。” ——zhuky_RLG

  第二天早上,我们起得挺早,吃了点外卖就出发了。说来也有些奇怪,消费价位这么高的上海,居然早饭都不算贵,一个很香的鸡蛋饼,几个汁水四溢的生煎包,一碗分量很足的南瓜粥和一根油条,就十分愉快地填饱了肚子。到了陆家嘴,走上世纪大道的天桥,天上的云层有点厚,太阳也还没来及出来。高楼大厦没有流光溢彩,只是沉默地伫立着,仿佛这个城市还没有睡醒,一切都还沉寂着。


  浦东美术馆,在小红书上从外观到内部都是完全的艺术品,远看着光洁如玉,近看气势恢宏,真正到达的时候,难免有点小小的失望,岁月和风雨终究还是给这座建筑刻下了光阴的痕迹,外墙微微发暗,也不如照片一般光洁。

  美术馆里主要分为几个区块,最有特色的是一个连通五层楼高的大展厅。面积是17x17平方米,高度30米,在这片空间里,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,在巨大的空间里进行超大体积的创作。从现场观感来看,这种体量的艺术品还是十分震撼的。馆内没有固定展馆,也就是说,所有的展出内容都是会不断变化的,每一个展厅都有一个展出时间期限,到了时间,就会换成新的展览,即使是美术馆中间的超大展厅也是一样。
  我们到馆时,中心大展馆正在展出的艺术品是《徐冰:引力剧场》,一个文字组成的黑洞,将书写拉长,吸引,直到在地面汇聚为一点。而地面却又是一面镜子,低头看去,仿佛置身于虫洞的中心之外,世界之树倒映着虚假之天。而这些文字,又究竟是什么呢?
  “每一句话我似乎都能看懂,可连接在一起我又不是很能明白。”引力剧场的作者徐冰在阅读一段哲学书籍文字时这样感叹,于是他把书中的内容截取下来,把英文字母写成如同中文书法的形式,甚至改编成小小的绘画,成为了引力剧场的主题内容。




  二楼的展馆名为“六百年之巨匠”,展品来自于提森-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,展现了六百年来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各流派画作。从文艺复兴到近现代艺术,无所不有,虽然我们不太了解艺术史,但相对而言,这里有一条完整的艺术流派时间线,作为艺术史的浅谈也非常合适。



  三楼是大洋洲早期海洋文明的艺术展览,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物件,可我个人认为,这样的内容更多关系文明发展,而不是美术本身,放在美术馆作为展馆,可能会劝退一些不太了解原始文明发展的游客。

  相比之下,四楼的摄影展则更加贴近生活,没有太多难以理解的元素,多了一些生活化的烟火气,也紧贴着我们日常离不开的内容:怎么拍摄照片。对时机,角度,光影的把控都是一幅照片能否成功的关键,而对于真正顶尖的摄影师而言,还有更重要的因素——意义。一幅照片究竟深藏着多少值得揣摩的信息,照片中人物的动静、风物的样貌,展现了多少时代的背影。



  美术馆也不仅仅只有好看的展馆,也有一些独特的设计,比如屋顶的露台,可以遥望黄浦江,还有巨大的玻璃窗走廊,玻璃微微带一点模糊,让光线微微偏散而柔和,让对岸的景色多了几分朦胧的美感。



  我们参观完美术馆,既然也在陆家嘴一块,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去了上海中心大厦。(不愧是浦东,工作日的中午,稍稍像样一点的餐厅都排着长队,连麦当劳之类的快餐都坐的满满的)
  上海中心大厦,是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,其高度远超周围的任何一座超级高楼。上海中心大厦总建筑面积达到57.8万平方米,建筑主体在地上有一百二十多层,是“陆家嘴三件套”中最高的一座。走到路口,就已经看见无数游客正在拍照,到了观光入口,更是人满为患,到地下的自动扶梯站满了人,而更多的游客,还在扶梯口排队。
  我们从办公楼区域进入,和真正的金融大佬们一起走进了大堂,见到了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,超级高楼的电梯系统。
  有的高楼会分为高层电梯和低层电梯,一部分只停靠楼层的下半段,一部分只停靠上半段,而这里,大楼则被分成了无数个区块。各种各样的入口错综复杂,先细分到十位,然后再根据特殊楼层加设。


  前一天吃晚饭时,阿姨告诉我们上海中心大厦有一个“朵云书屋”,也正是如此,我们才得以避开观光的人潮,选择相对人少一些的路径。我们走进电梯,关上门,只见数字飞速地飙升,屏幕每一秒钟都在极快地跳动着,从47楼开始减速,才能在52楼平稳停下。我都能感觉到耳压的变化,咽一下口水,都能感觉耳朵啪嗒一下。
  52楼的朵云书屋确实是一个书屋,但更多的,是一个小小的咖啡厅和观景台。只有买了咖啡或饮料,才能到外面的观景台。我们看着队伍不长,也就排队买了咖啡和花茶,出去看风景了。
  实际上,看上去不长的队伍排了很久,咖啡制作很慢,拿到号之后还要等很久。等到出去的时候,连一个靠窗的座位都没有。风景确实很好,设计也很不错,但体验上,如果人少一些,会感觉更好。
  我们在上面没有停留太久,因为我们的导游还在上海博物馆等待着我们。看了会儿风景聊了会儿天,就下楼去往上海博物馆了。




  上海博物馆整体是一个青铜鼎的形状,很有文物的气息,内部的设计也很棒。我们的导览主要是瓷器区域,介绍了瓷器发展的历史,以及各个名窑的特点与历史渊源。在这之后,我们又参观了玉石展馆,了解了玉石与文化的关系,从祭祀礼器到观赏用品的转变。
  “你们俩是大学生吗?”
  “算是,马上开学大一。”
  “你们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?”
  “我是文科生,他是理科生。”
  导游点了点头,于是这一路我都在被疯狂提问。然后每一次我都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子周。
  子周:“是五代十国。”
  我:“嗯对对对,是的。”
  导游:“你们到底谁是文科生。”
  我一开始还以为问我们文理科是闲聊呢,哪里想到是为了提问的(笑)
  最后导游下班了,我们趁着4:50闭馆之前参观了青铜器馆,忽然觉得少了导游讲解,盯着文物并不能看出什么所以然来。甚至很多展品连名字都看不懂,需要看着底下的英文辅助理解。









(最后这张图叫做“吴王光剑”,知道为啥春秋战国就有光剑了吗?)
(猜不到的话看看英文翻译:Sword of Guang, King of Wu State)
  出了博物馆,面前的音乐喷泉正在表演,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,还有喷出的水雾,非常有层次感。歌曲很老,是那种“我相信我就是我,我相信明天”之类的曲子。(我希望歌词没有记错哈哈)
  趁着还没到晚饭时间,我们又去看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汇校区,可惜现在不开放个人预约,没能进去参观,不过从外面看着,还是非常不错的。一路走下去,还路过了钱学森图书馆,图书馆运用了类似现代像素画的手法,画出了钱学森先生的侧脸,非常自然,仿佛光与影的勾勒。



  子周姨妈听说我们在这里玩三天,邀请我们再一起吃一顿晚饭。这次我们选了广式餐厅陶陶居,还没进门,就已经感觉到了餐厅的华丽。菜品都很贵,而且非常符合上海本地的特色,小而精。阿姨非常大方,让我们随便点,可我们看着动辄88,99的价格有点下不了手。不过不论如何,晚饭非常好吃,炒饭软硬适中,大火爆炒的锅气融入米饭和炒蛋之中,还有不少鲜嫩入味的虾仁,香气扑鼻。烧鹅皮脆肉香,比北京烤鸭的鸭皮好吃,又像南京烤鸭的鸭肉一样美味。脆皮炸豆腐沾着甜辣酱,脆中带着嫩,香里带着甜,以前从未吃过这种小食。

  吃完饭我们聊了很久该去哪里玩,因为我们两天去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,加上晚上很多景点也不开放,就连作为上海本地人的阿姨都一时不太能想出哪里有适合玩的景点。不过呢,晚上也不一定需要景点,遇事不决,江边散步,徐家汇的江边也有一番独特的风貌。
  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,黄浦江的两边都是城市的灯光。没有那样密集的高楼,反而有一种闹中取静的美感。阿姨穿的鞋不太适合走路,于是一个人在星巴克点了杯饮料等我们散步。步行道上的光十分舒适,两边有运动区和观光栈桥,我们三个孩子一路走,一路聊天,在江边转了好大一圈才回来。(真是辛苦阿姨了)
  一路上碰到了一只十分戏精的网红青蛙,一看到我们拍照,就开始疯狂摆姿势。还看到了光纤灯,不知道是不是相同的原理,但非常有科技美感,又有独特的绚丽,如同微缩版的非遗表演“打铁花”一样。




  我们一路聊了不少话题,等到分别之后再回到酒店已经十点半左右了,两天走完,真的感觉到上海是一座极为华美的城市,从金融中心到江边步道,既有时代巨人的雄壮,也有流光溢彩的绚美。
  躺在床上的时候可是困极了,差点都要忘记定闹钟了,幸好子周还提醒了一声,不然恐怕到最后,还真就没定闹钟就睡了。

  第二天睡得比第一天还要好,不知道是因为更累了一些还是对环境更加熟悉了,早上醒来也少了几分疲乏。正好前一天晚上吃了广式菜品,早上就来点广式早茶经典肠粉。
  我们整理好行李,寄存之后先退房,背上一个小包就出门了。我们先到了城隍庙,这里是一个翻新过的商业街区,我一时甚至忘记了城隍庙其实本身是个寺庙,还以为这一整篇地方都是城隍庙改造的商业区。在商业区里,我们除了一些时尚商品,还有雅兴去看了看古玩。不愧是才从博物馆出来的人,一看到这里的“金丝铁线”就觉得比昨天差远了,纹路很板很僵,不符合釉裂纹路的自然。

  在一个甚至可能被错过的路口,我们看到了城隍庙的入口,每人10块钱的门票(叫香火钱),就可以进来参观,我上网查了一下,可不可以既在佛教的寺庙进香,也在道教的寺庙进香,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后,才领取了三柱清香,并无多念,只求一切顺遂。




  城隍庙的旁边就是豫园,是为数不多的上海园林。门口还有江主席在一九九九年的题字,“海上名园”(不得不说,江主席的书法还是真心很好看的,既有美感也有魄力)。但园林的总体维护实在是欠佳,施工材料袋子十分不注意地放在架子上,旁边的鸭子都不敢靠近,旧瓦片堆得到处都是,施工小推车盖着绿布,实在有点难以评价。我个人觉得,这里的环境空间设计更加大气,但是少了一些曲径通幽的园林美感。
  “相比这里,我还是更喜欢苏州园林,更有文人气。” ——某南京顶流设计师、艺术家。





  在城隍庙这里,我们看到了第二个背着初音未来小包的人。回想一下这一路,看见过两个初音未来的包(挂着两个大耳朵,虽然我不了解初音未来,但是很可爱),将近十个coser,还有一张福瑞控都喜欢的海报。这可真是一个对于动漫文化和二次元充满了包容的城市啊。


  在上海以citywalk为开端,到了最后也以citywalk结尾,离开豫园之后,我们做了一段地铁,又一路走到了旅游博主推荐的法华汤包——法华镇路上一个不太起眼,但实际上非常非常惊艳的汤包店。
  走进店里,我先在桌上寻找点餐二维码,又在墙上寻找菜单,却一个都没有找到。直到最后,才在收银台后面的墙壁上看到了几个小木牌,这就是我见过的最短的菜单:
  鲜肉汤包,三丁汤包,荠菜汤包,蟹黄汤包,秘制汤包,老鸭粉丝汤。
  五种汤包和鸭血粉丝汤,此外没了,这是何等的专注,何等的自信?果然,如我所料,品尝鸭血粉丝汤的第一口,就已经胜出了太多。平时吃到的血制品,大多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味道,需要麻辣调料或是浓汤调味,这里的鸭血非常新鲜,除了口感很好之外,鸭血的鲜香也很足。其他鸭杂也是如此,而且分量很足,一点也没有吝啬成本,连豆腐果都炸得恰到好处。多炸一点外皮会硬,少炸一点豆腐会散。荠菜汤包更是如此,汤汁充足而不油腻,鲜香而不刻意。初入口中的前调是鲜肉的香气,中调是混合的浓香,仔细品尝,尾调是荠菜本身的清香。
  菜单上只有两种餐品,一笼一碗,做到极致也是厨师的巅峰。相传这家店的技艺就是南京一家老字号传过去的,而我认为,南京的技艺在这里真的更加精进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

  吃完午饭,我们顺着衡山路走到静安寺,路上看到一些挺不错的建筑,也经过了一些有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(比如美国总领事馆,铁门上什么也没有,只有树枝背后的门柱上写着“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”)。回到酒店休息了一小会儿,就启程向上海站了。我们重新经过了差点迷路的超大型地铁站,终于弄明白了它的结构,进站等车,踏上回程之旅。



  这次旅行特别感谢子周一家,子周妈妈在续租遇到麻烦时提出可以取消预订换一家酒店,子周姨妈请我们吃了两顿超高规格的晚饭,子周一路上帮我记住了很多数字很多事情,告诉我“我就记得那条地铁线是粉里透紫的”究竟是几号线,以及陪我这个溜街狂人每天走三四万步也不喊累。
  这次上海之行非常圆满,如果之后还有机会,也许我还会想再游此地,去探索尚未发现的美景。
  “前面的区域,以后再来探索吧!”

(时间原因,本文一次成稿,未经复读修改,若有疏漏之处,敬请包涵)

版权声明:
作者:ZhukyRLG
链接:https://blog.hellholestudios.top/archives/1068
来源:Hell Hole Studios Blog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
文章目录
关闭
目 录